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工作动态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 --体育部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心得

2020-05-18          发布:[体育部]吴世超

  白衣执甲,为国出征;春暖花开,英雄凯旋。让我们一起聆听英雄的故事,这不仅是一场宝贵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

  为弘扬援鄂抗疫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凝聚青年力量,贯彻落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同志关于关工委应助力讲好抗疫第一课的要求,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北京大学在线举办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守正大讲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体育部硕士生党支部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和体育部党总支号召,党支部书记刘衡升同志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观看了这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这堂别开生面,内容丰富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全体学生激动人心,倍感振奋,得到热议。

程悦明--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整个报告会体现了北京大学始终心系国家,与国家共命运。12月8日武汉卫健委通报首例新冠肺炎病例;12月31日国家专家组抵达武汉;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新冠肺炎“人传人”;1月23日武汉封城。从疫情的时间轴事件就能看出此次疫情的严峻性。北京大学医疗队95%以上都是80后队员,他们无畏病毒的严重性,在时间紧迫和心理压力巨大的条件下依然奔赴一线,始终站在危重症救治的一线,体现出了当代年轻人的使命和担当。北大医疗队作为国家医疗队坚持到了最后,他们脚踏实地的完成了日常工作,北大医疗队把勇敢无畏、脚踏实地、仁心仁术、创新活力体现的淋漓尽致,值得我们每一个当代中国青年学习。

刘维韬--

  北大援鄂医疗队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舍小我、为大我的情怀,坚持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以精湛的医术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展现了首都高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使命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的好榜样,同样也激励着广大青年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无限能量,让青春的绚丽之花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民族就有前途,国家就有希望。青年一代要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己任,不畏艰难,将青春的光彩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管随善--

  近期,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大学举办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事迹网上宣讲会暨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举行,6名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员代表深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在2020年春节来临之际,新型冠状病毒笼罩着中国大地,为坚决遏制肺炎疫情的扩散,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挺身而出,成为坚定的逆行者! 疫情消息发布之后,许多人惊恐不已,纷纷避让。84岁的钟南山院士给出建议:“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临危受命,再次出战,义无反顾的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疫情越来越严重,武汉封城,各地采取应急措施,就连一些村庄也封了。“我的车刚走,下一站天门南,我下车回武汉”。正值春节,本应是阖家团圆,你们为了大家舍小家和死神对抗,隔离病毒,却隔离不了我们的爱。你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由于工作时间太热,双手被汗水浸泡的发白,脸上被口罩压出了红红的印记,可是你们无怨无悔,依然坚持奋斗,甚至有的为了方便剪去了头发,看到那一张张照片,我感动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在我们的心目中,你们是最美的。到目前为止,治愈人数479人,远远超过,白衣天使们,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会并肩作战,战胜恶魔,要知道你们身后有14亿中国人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尽管疫情肆虐江城,尽管黄鹤楼笼罩乌云,但我们依然相信,太阳一定会升起!”

刘浩--

  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一直深受全国人民的关注,特别是抗疫形式比较严峻的湖北,在疫情面前,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都去支援湖北,提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抗疫力量,在北大的支援湖北医务工作者中,出现了我们90后的身影,他们不怕牺牲,义无反顾、驰援武汉,在疫情最危险、任务最艰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忘我工作,与死神赛跑,与病魔搏斗,无私奉献,抢救了众多患者生命。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充分彰显了年轻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是我们90后的表率与力量。

刘佳星--

  2020年5月15日早上观看了《北大援鄂医疗队的故事》,内容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90后"年轻医护人员的事迹内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一种爱国叫做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有一种青春叫做闻令而动、担当重任。我们要学习援鄂队员身上那种舍小家顾大家、不计报酬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我们要学习援鄂队员身上那种敬佑生命、守护健康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我们要学习援鄂队员身上那种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心;我们要学习援鄂队员身上那种敢打必胜、一往无前的坚韧毅力和战斗精神。要以大局为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将援鄂队员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作为“90后”的一员,我们也应该尽自己所能,不断完善自己,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何孝明--

  5月15日,在“摇篮”的帮助下,观看了北大援鄂医疗队故事的视频,深深打动了我,感触良多:《初心与使命》

  听了沈宁教授、董大夫分享援鄂的故事,了解到在疫情期间,曾经经历非典的90后的青年已经长大,在这次疫情期间,90后的北大青年接过了旗帜,这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感的体现,我感慨,疫情期间,医生职业的责任感和巨大的疫情压力,但是,在大家的努力共同鼓励下,一路抗疫,关乎生命,无需犹豫,责无旁贷,我敬佩医生的职业的自我责任感的修养,我会学习北大援鄂医疗队的初心,牢记使命,从我自身而言,我会牢记终身学习的初心,牢记做为学生党员的使命,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全面提升自我修养,树立创新精神,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大勇无畏,脚踏实地。学习正能量的真正意义,传播正能量,为国家为身边的人,做到自己的贡献,我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希望未来的自己,不负国家之期与培养。

解悦--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曾经,成人眼中的孩子,因为使命与担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战场,他们接过接力棒,与父辈们一样去战斗。

  疫情爆发后,北大医疗队的成员们主动报名支援武汉,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他们迎难而上,与疫情搏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初心与誓言,把青春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绽放出一朵朵的绚丽之花,。他们身在抗击线,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担当和温度带给武汉人民。“在责任担当中茁壮成长,在主动作为中磨砺意志“在这场战役中。他们用使命与担当书写了自己的青春,交给了党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于责任中担当使命,于奉献中成长自己。让我们立马山河,不负韶华!

徐文成--

  看了北大援鄂医疗队的报告会,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当时疫情的严重和医护人员们的不容易。在国家有难,人民有难得时候,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舌下自己的小家,投入到和新冠病毒疫情的斗争中,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着回来,但是他们依然勇敢的去了。而且在这次疫情中,90后党员医生占了大部分,充分起到了党员带头作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听了北大合唱团为他们唱的歌,听了北大医疗队他们的援鄂故事,从内心敬佩他们,是他们冲在了我们的前面,为我们遮风挡雨。在疫情防控中,他们想各种各样的方法,能更好的控制病情,她们做到了。我想说谢谢你们,保卫了我们。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不让你们的努力白费。

陈家栋--

  在疫情泛滥之时,有那么一群人,接收到国家的命令,组成了一支支援鄂医疗队,从全国各地飞驰湖北武汉进行支援。而今天,我通过北大援鄂医疗队的报告会,深刻感受了抗疫一线的艰辛。同时,我也从新冠疫情的防控上看到了祖国的伟大,以及中国青年一辈不畏挑战、迎难而上,勇于站在抗疫第一线。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中国年青一代的医护工作者们用自己的创新精神,用自己蓬勃的朝气在抗疫一线发光发热。听着沈宁老师和董师兄的抗疫故事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再一次认识了这一句古话:少年强,则中国强。身为一名体育研究生,我也要用自己的行动来为祖国伟大复兴事业添砖加瓦!

张宁--

  有时候会很羡慕医生,觉得医生穿着白大褂的样子就莫名地给人一种特别安心可靠的感觉。能救去挽救一条生命,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神圣而又伟大的事情。通过这个视频,我更是看到了作为一名医生,在面对危险时那股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勇敢,在面对病人时的医者仁心,在提及自己专业知识时的骄傲自信,在面对家国大义时的那种舍身就义的伟大。他们是令人敬佩的。如果是我,面对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不怕牺牲不怕辛苦勇敢向前。

张水涛--

  2019年即将结束,2020到来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新型元状病毒。在重大困难前,每个人都在积极的奉献自己的份力量,中国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刚出现以后,中国的相关人员讯速做出了对策召集各大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为的是尽快做出解决方案,防止疫情扩散,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定了针对湖北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来源。

  疫情出现了以后,很多医护人员前去当志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报道中,一位被感染的医护人员说”等我脱离隔离期,一定重返战场,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病毒!这是武汉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刘霖的新年愿望,不仅有他们帮助,还有中国很多爱心人士,让我们一起加油,度过这次难关。

  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一起打赢这场防疫战!防控疫情,从你我做起原大家健康、平安!向疫情线的医护人员们致敬,辛苦了!

赵培刚--

  今天在听了北大援鄂医疗队的故事之后,作为一名90后的我突然觉得自豪了起来,之前人们给90后的标签往往是不好的。经过这次疫情之后,90后逐渐成了社会的担当,担负起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医疗队中,有人推迟了婚期,有人孩子刚刚出生8天,有人父母生病住院,他们是女儿、妻子、母亲,是儿子、丈夫、父亲,但所有人都默默藏起“小家”的困难,为了“大家”的安康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用生命守护生命。

  董锦沛作为一名党员,以身作则,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随队出征,驰援武汉,在武汉奋战60天之后,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北京。1991年出生的他更是我们90后的榜样,是真正的“明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大青年党员的回信中,对北大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这也让我感受颇深,我们也要努力向他们学习,不断成长,勇于担当,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钟琦--

  今日上午9时,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北京大学在线举办了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守正大讲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聆听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长沈宁和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代表董锦沛的报告,我深受鼓舞。他们在武汉工作了72天,直到4月4日,随着北医三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新冠肺炎感染隔离病房正式关闭,北大医疗队三家医院才完成院区“清零”。然而他们的队伍却是年轻化的队伍,80后和90后占了绝大部分。沈宁队长提到中国疫情防控“345”模式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防控措施也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内心深处感恩他们这些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可爱的人们,是他们替我们负重前行。也希望全球疫情形势能尽早迎来拐点。

庄韬光--

  让我感受到了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行动是最好的传承。 当重担落到“90后”“00后”的肩膀上,我们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年轻的英雄。每一个在青春里拼尽全力的瞬间,都值得被珍藏。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考察,慰问医务人员。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的神经外科医生吴超,和其他“90后”党员一起,给习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90后”在一线抗疫中的感悟。4天后,习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表扬青年人在抗击疫情一线,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引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吉春的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同志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舍小我、为大我,不惧危险、不怕牺牲,坚持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以精湛的医术筑起了一道‘让死神也望而却步’的生命防线,展现了首都高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使命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的好榜样!”

  董锦沛,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代表。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

  特意在网上找到来自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的小故事:在隔离病房中总是起雾的护目镜,是如何被几个爱琢磨的年轻同事通过反复试验,选出最合适的材料,解决掉起雾难题的;全身上下没有口袋的隔离衣,是如何加上简易包装袋腰包,避免往返取物品的麻烦,成为最潮时尚单品的……

  年轻人不仅有创意,更是不惧风雨,能勇挑重担。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的良好榜样,新时代的青年必将砥砺前行、艰苦奋斗,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李昊益--

  北大援鄂医疗队的感人事迹就是“闻令而动,逆行而上”的牺牲精神的典型代表。在本次抗击疫情中,全国各地大约有42000多名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奔向武汉、奔向湖北。然而奔赴最严重的疫区,一定会有牺牲,以命救命的救治,必然会有牺牲。可爱的白衣战士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凝聚我们青年的力量。他们“逆行者”动人的故事,如同一缕缕驱散“疫魔”的精神利剑,滴滴汇聚为无私奉献的人间大爱,让“闻令而动,逆行而上”的牺牲精神,在战“疫”一线熠熠生辉。所谓的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决斗。广大医护人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高强度地工作,直接与病魔打交道,有4000余人受到感染,有多位白衣天使倒在了抗疫一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没有“闻令而动、逆行而上”的牺牲精神,就没有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吕娇--

  2020年的开篇与以往不用,新型冠状肺炎的出现打乱了很多人的步伐,而我们在后方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有幸,听到了来自第一线现场的声音。曾经硝烟四起的医护战场,现在国内吹响的胜利的凯歌,他们功不可没。在困难中白衣天使们不屈不饶,迎难而上的精神,仿佛我们又看到了抗战时期的冲锋陷阵的战士们。

  听到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事件,突然发现90后、00后已经站在了时代的舞台上,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不再是那年非典时期那些在家里等待着开学的小孩子了。从80后手中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担起疫情防控的重任,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撑起抗疫的一片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九州大地,华夏一家亲,虽隔山川江流,但却是同呼吸共命运。在危急的时刻,医疗队挺身而出,为人民抗疫,为祖国除疫,医者仁心。感谢医疗队为抗疫做出的付出与牺牲,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终会迎来最后的胜利!

万荣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一种爱国叫做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有一种青春叫做闻令而动、担当重任。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中的很多人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那些抗疫一线医疗队同志们所正在做的事情,他们将青春与生命交付给党和人民,敢于向疫情提出挑战,去拯救人民的生命,与死神赛跑,这就是一名党员和医疗人员最有价值的时刻。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精神是我们这些后方人员所要学习的,如果国家有需要,我也会向他们一样奉献出自己的青春。

高晴--

  今天观看快来听听北大援鄂医疗队的故事的直播,感触很大。在70天的鏖战中,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不畏艰险、深入红区,在抗疫一线舍生忘死,书写下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故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暴婧与队友冒着被感染风险,为一名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手术,令人动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佳辰17年前曾目睹母亲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身影,深受母亲影响的她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毅然请战出征并圆满完成任务,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人经历传承着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部主任王泠和护理团队精心照料两名高龄重症患者,每2小时翻身,每4小时更换纸尿裤,让已经失去信心的老人重燃生的希望,康复出院之际,老人动情写下: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师王雅亭与伙伴们在护理病患中完善的病历模板、病程模板、护理模板等,并悉心帮助队友解决护目镜起雾和防护服设计等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秦宇红所在的20人的小团队承担起一个重症监护单元的工作任务,克服医疗人员不足、医疗条件落后、设备老化等困难,把一个又一个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同志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展现了首都高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使命担当,树立了新时代的好榜样。

刘翌--

  为弘扬援鄂抗疫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凝聚青年力量,贯彻落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同志关于关工委应助力讲好抗疫第一课的要求,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北京大学于5月15日上午在线举办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守正大讲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

  很幸运我没有错过这样的一场别样的报告会,并且在这样的报告会中我看到了大批90后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亲自手撕“90后标签”,实现了从“垮掉的一代”到“战疫先锋”的转变!

  就像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90后”党员代表董锦沛,于1991年出生的他在2020年2月7日,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随队出征,驰援武汉。经过60天的奋战,圆满完成任务,于4月6日返京。当然除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以外,还有许多“90后”党员在防疫一线书写了青春誓言,他们在疫情中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砥砺前行磨练自我,向国家向广大群众展现了新时代90后青年形象,给国家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抗疫答卷,用实际行动写出来青年篇章。

  而我同样作为新时代的90后,在这次国家灾难面前很遗憾没能够进入一线做出贡献,但是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相信今后的社会发展90后或不可缺,我们这代人将作为主力军在今后的历史的长河中写下属于90后的时代一笔。

  同时感谢习总书记在3月15日致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一封信,感谢他对我们这代人的相信,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苏亚龙--

  北大援鄂医疗队是时代的逆行者,但我由衷地羡慕他们,尤其羡慕其中的年轻人,他们接受了专业的训练,在国家和人民遇到危难之时,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去发光发热,他们克服条件的不足,冒着生命危险去支援武汉值得我们的敬佩,但他们的专业性、他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的创新思维更值得我们学习。要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必须先拥有力量,知识和技能就是我们的力量,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应当以此勉励自己,在专业学习上毫不懈怠,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成为对周围的人有帮助,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于广杰--

  援鄂医疗队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专家,也有新锐的医生;既有经历SARS考验的资深护士长,也有年富力强的年轻护士,有的医疗护理专家还执行过抗震救灾、援藏等重大医疗支援任务,组成了“党员带头、新老搭配、专业互补”的援鄂医疗队。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通过这次抗击疫情,“90后”证明了他们不是“娇滴滴”的一代,可以担起更多责任,为国家分忧解难。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赴汉口,跨长江,医亦凡人,匹夫尽责灭疫狼。”

张雪情--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面对疫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生动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省各市和军队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踊跃“请战”,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抗击疫情一线的4.2万多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其中“90后”有1.2万多名,且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同样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者中,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类志愿者亦是“90后”,他们成为战疫中披坚执锐、英勇奋战的生力军。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无数“90后”青年胸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艰险繁难,坚守各自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他们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实际行动写出了青春篇章。“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90后”甚至“0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侵害时,受命于危难之间,救人于危难之际,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英勇奋战,为国家尽匹夫之责,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群像,展现了当代青年捍卫青春中国之姿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复兴中华。

张择天然--

  2020年5月15日,我观看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聆听了这些在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险之中挺身而出的英雄的故事,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宝贵的精神洗礼和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

  一个民族只有遭遇困难才能看到自身的短板,一个民族只有克服困难才能从每个人发自内心更加的团结。在此次疫情中北京大学先后派出多批次共计545人的援鄂国家医疗队,最早一批大年初二到达武汉。72天的坚守,100名患者的出院让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所有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用青春的坚守证明着青年群体不怕苦、不怕难,担得起主力军的重担。在最危险的岗位上,青年一代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道: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疫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以援鄂医疗队为榜样,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赵艺桦--

  随着沈宁医生和董锦沛医生的事迹报告会,又将我的思绪迁回几个月前新冠肺炎最严重的时候。那时候大家都人心惶惶,每家每户几乎整日待在家中,疯狂抢购高价物资,这场疾病将原本美好的春节假日完完全全打破,日常交谈讨论最多的也是湖北疫情如何、武汉疫情如何、自己所在省份的新增人数。再看现在,基本的生产生活在逐步有序恢复,在家中还能时不时听到楼下小朋友开心玩乐的笑声。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无数个像沈宁医生和董锦沛医生一样的人物。他们逆风而行,从北京到武汉,从后方到前线,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给我们燃起了一丝又一丝的希望。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奋斗在一线,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这场持久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钟剑超--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面对危难,无数医护主动请缨,逆行向前!你们是最可爱的人!你们用生命的爱实践着南丁格尔的诺言!你们就是伟大的“逆行者”!你们用无私的爱,真挚的情,点亮了这小城大爱的武汉,点缀了这美丽的中国!

  “逆行者”的故事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激励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而我呢?一次考试失利就能放弃吗?我能惧怕学习路上的艰苦吗?我是不是缺少那种“春嫩不惧寒”的精神呢?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我一定要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打破黑暗,迎来光明!

  的确,在生活中“逆行者”无处不在。他们也许是无私奉献的教师,也许是见义勇为的警察,也许是舍己救人的消防员,也许是......他们是祖国的好公民,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名新时代的“逆行者”!

  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非典让我们团结,地震让我们充满信心。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们深信,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一切困难将被我们踩在脚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一场防疫阻击攻坚战。


陈思超--

  2020年5月15日,我观看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短短两个小时的分享会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由于疫情肆虐,原本熙熙攘攘的武汉街巷寂寥无声,给人带来极大的压迫感和紧张气氛。面对严重危急的疫情和周围陌生的环境,北京大学援鄂工作者们承担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医务人员进入病区需要穿戴厚达三层的防护服、手套与护目镜,常常因难以适应的潮湿天气和不透气的防护衣物而湿透全身。但是患者的迫切需求让他们燃起了斗志,克服了初期的紧张无措。在这次行动中,援鄂医疗队也收获了许多温暖,医务人员和患者在短暂的治疗时间里结下了难忘的友谊。在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场景中,让我感觉仿佛身临现场,感受着重症病区工作的紧张与急迫,也感受着援鄂医疗队队员们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疫情,北大援鄂医疗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献上最为实际的告白和贡献。我也将铭记这份感动,学习北大医疗队的奉献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王啸鸣--

  我们正值中国青春一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能否扛住风雨?能否担起责任?能否成为值得信赖和托付的新生力量?疫情阻击战,90后、00后用行动做出了回答。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老师眼中的学生,今天已经成为国家的骄傲与希望。一场猝然而至的疫情,让一直被当作孩子看待的“90后”“00后”仿佛一夜之间完成了“成人礼”,从被呵护者变成了人们安全和健康的守护者。面对疫情,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用自己的勇敢和担当,在抗疫战场上彰显青春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所指出的那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白衣执甲,逆行而上,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用爱国之志擘刻青春中国,用担当之勇彰显命运与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中所指出的,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他们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战歌。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好榜样!

王亮--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过程中,北大援鄂医疗队用行动演绎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北京到武汉、从冬日暖阳到春花烂漫,从首位治愈患者到全部出院,从人心惶惶、满目疮痍到充满希望、朝气蓬勃。他们却从没有夸大自己的奉献,也根本就不想自己有什么回报,而是用歌词告诉我们,他们不是什么白衣天使,只是人群中的你我他。

  离家一千公里的坚强守候,数百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重生希望。当患者挥手向他们告别再见时他们一定再想着下次见面一定不能是医院。不仅有他们在阵前奋战,北大二十万师生校友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力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冲锋在前,享受在后,英勇奋战,珍惜我的在校时光,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绽放绚丽之花。

  通过聆听北大援鄂医疗队的先进事迹,体育部学生深受触动,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齐心协力,疫情终将消散。同为青年一代,我们也将这些曾在抗疫一线的青年视为榜样,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担当祖国大任。